我们的社会提倡爱的教育。特别是在心理资询或辅导领域,爱的教育常常被认为是辅导的代名词。但是很多人,甚至辅导员自己都不了解什么是[爱的教育]。最后,爱的教育沦落成 [溺爱和宠坏]。这都怪辅导员们的无知与幼稚,没有把真相搞好,才会误人子弟。
有一个三岁的小孩子,在活动中抢了别的小孩的东西,还打了人家。当老师把孩子的行为通知家长,希望家长可以管教这孩子,因为那老师当时无暇去处理这事情。这位母亲向来笃信 [爱的教育] 把孩子带到一旁,和颜悦色地,轻声细语,讲了一大堆小孩听不明白的大道理,然后用哄的,用骗的,哀求自己的孩子去向那受伤的小孩道歉,还答应只要他肯向他说一声“对不起”,就买他爱吃的雪糕、玩具奖赏他,。那孩子听见,一副不削的样子,走向刚才被他欺负的孩子面前,一边不甘愿,一边大声地说;“Sorry
loh!!!”然后,用不甘愿地瞪了人家一眼。快快地跑回妈妈身旁,命令妈妈立刻带他去买玩具。那母亲当时还非常开心地带他离开,认为自己成功让孩子说了应该说的话。他的‘sorry”
非常大,大到打了人一句 ”sorry”
就抵消。
一个人犯了错,没有被处罚,还被奖赏。这种[爱的教育] 实在不敢恭维。家长要知道三岁的孩童根本听不明白什么大道理。首先,要用严肃、认真的表情,严厉和稳定的语气告诉孩子:“你刚才打人和抢人家的东西是不对的。妈妈对你这样的行为感到很生气。”你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生气,因为小孩是从你生气的程度中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,知道那样的事是“不可以” 做的。然后,家长可以处罚孩子。“妈妈现在要打你的手掌。”。记得,打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力度,让他感觉到痛(那力度是孩子可以承受的痛,不是毒打或乱打),因为孩子是从痛的感受中学习到,做错事是要承担后果和付出代价的。接下来,要孩子去道歉是要他向对方认错和请求原谅。不是没有诚意地用一句“对不起”来表示对方没有权利再追究。最后,你可以抱抱孩子,孩子从你的拥抱中感受到你的接纳和安全感。从你的身体语言他知道他从新被你接纳,你原谅了他。
至于在个案中的母亲,害怕管教,其实是她心志不成熟,心理脆弱有关。她害怕孩子不喜欢她;她要保持美好形象。她的问题比他的孩子更严重。因为靠讨好别人而活,有严重的自恋僻,非常渴慕别人给他称赞,认为他是伟大,有爱心的好母亲。她对孩子的爱是以自己为出发点,是自私的。她有一种“需要孩子喜欢她” 的需要。她的问题不容易处理,因为最难对付的是这一切背后的骄傲。